地方新聞

【防疫要到位 醫師提醒不要忘心理防疫】

生活//防疫要到位 醫師提醒不要忘心理防疫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在疫情困難期間,民眾的壓力反應、焦慮症、憂鬱症和失眠的情況會增加,尤其對於先前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來說,將可能會加重疾病惡化,因此有
精神科主治醫師提出,過去研究中,在像SARS或者是戰爭等大規模集體創商情境中,能保持精神健康的人普遍較不易染病,因此防疫不只是要防止病毒傳播,也關乎到大眾的心智如何面對。

自從全國進入三級防疫警戒,一夕之間人們被疫情打得措手不及,來路不明的傳染鏈、不斷攀升的確診數據以及醫療量能短缺危機,讓全民陷入集體恐慌,有精神科醫師出面提醒,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感及無助感,容易引起壓力和恐懼,當這些負面情緒無法得到調節,並持續累積,最終可能會侵害心理健康。

根據統計,在疫情困難期間,壓力反應、焦慮症、憂鬱症和失眠的情況會增加,尤其對於先前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來說,將可能會加重疾病惡化,精神科醫師認為,在疫情期間,能保持精神健康的人將比較不容易染病,因此,不只是身體防疫,心理也要防疫。

醫師認為,真正的防疫工作,需要從心中的觀念開始建立,因此分別以增加抗壓性、加強韌性和減少危害,闡述心理防疫的三大功能特性,建議民眾多多獲得正向情緒的活動,或者學習問題解決的策略,模擬問題產生的應對策略,來解決壓力,但若情緒的激動性仍無法減低,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療方式來提供協助。

雖然防疫期間,需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,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但醫師認為,人類畢竟是群居生物,還是可以透過電話、視訊與自己的親朋好友聯絡感情,另外,疫情帶來的經濟、生活層面困難,也需要找到現實中可以正當處理的管道解決,不要讓壓力持續累積。

雖然該有的防疫工作還是要落實,但為了避免民眾過度恐慌,精神科醫師以專業角度建議,還是要保持心情愉悅,透過適當管道排解壓力,不要讓心理健康被疫情鑽空隙,比病毒早一步危害自己的健康。

記者唐詩晴 採訪報導